果然,堂上众人也都是赞同之色,这等于是解决了刘封所想三事之中的两件,即是拣选精锐,成军饷。
这么快就解决了两件事情,刘封心中有些高兴,随即将第三件事也抛了出来:“诸君,此次拣选精锐,我却是并非只想给摧锋军饷。”
杨修等人闻言大惊,齐齐看向刘封。
刚刚刘封可是亲口说了,想要扩军至十五万以上。
就以十五万计算,人人都军饷的话,那每个月得花多少钱?
若是以每月两千万钱的军费开支来计算的话,分到每个士兵头上不过一百三十三钱。况且军官的薪酬待遇可比士兵高多了,最底层的军官也是士兵军饷的两倍。中级军官最少也都是五倍起步,高级那更是几十倍了。
总不能让军官们和士卒拿同样的军饷吧?
刘封看出众人想要劝阻,却是提前一步抬起手制止。
随即,刘封站起身来回踱步思考。
他就知道这话一说,必然会引来众人的反对,可不说也不行。
刘封需要从这些反对声中来进行调整,同时,也能避免自己犯错。
如果经过调整能够让自己的计划得到谋士们的赞同,那就排除了许多潜藏的问题和危险,这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明明是军事议案,却先和文士们商量,这原因也很简单。
武人哪有不想扩军的。
跟他们商量,除了极少数如赵云这般极识大体,颇有战略眼光者,其他人自然是军队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了。
“主公之意,是给全军放军饷?”
诸葛亮在一旁轻声请示道。
刘封重重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此事恐怕……”
庞统迟疑道:“阻力甚大啊。”
刘封再度点头,这件事情可不仅仅是局限于左将军体系里了。
刘封手底下的军队全部有军饷了,那刘备体系下的军队怎么办?
是跟还是不跟?
其实如今刘备的地盘,给全军放军饷并非难事,毕竟富有富的法,穷有穷的法。你哪怕每个士卒每个月就放个一百钱,甚至是几十钱,士卒只有高兴而不会有不满。
但这对财政上的压力的确是极其巨大的,二十五万至三十万大军,哪怕每人只二十钱,一年最少也要六千万钱。
徐州每年的岁入也不过两亿,这等于是徐州财政的三分之一总收入了。
最重要的是,这项开支属于是本来没有的,突然增加,必然会激起相当大的反对声。
诸葛亮等人的才智自然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迟疑犹豫。
可刘封却很清楚,这件事势在必行。
须知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精锐部队凭借实力可以多一些薪酬赏赐,可其他部队也不能没有。
都有俸禄的前提下,俸禄的多寡反而会刺激士卒们更为骁勇,敢于作战。可如果俸禄差别放,那普通部队的军心可就要散了。
总不能日后就靠这两万人部队来打天下吧?
那还不如不整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