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那些成熟的出版社旗下的刊物,《大众》的销量不值一提。但作为一个介于大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的“杂交产物”,在各种质疑和期待声中,《大众》能取得这种成绩,还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毕竟日本文学市场的体量就摆在那里,即便背靠北川文娱,要是随便开一本就热卖一本,那出版界也不会跟着陷入经济危机中了。
此次《大众》能成功的另一大因素,也在于岩井俊二、东野圭吾等人的鼎力支持。
这一批影响了日本当代大众文学市场的新兴作家们纷纷从《北川》跳槽至《大众》,加上日本文学学会的从旁协助,才让第一期《大众》有了如此高的质量。
当然,真正吸引人眼球的还是下个月布的第二期——北川老师在开业典礼时明确说了,他会写一本新书来支持《大众》。
而且还是最敏感的金融银行题材。
《大众》的成功也让一大堆刚入职的新员工们放下了悬着的心。
大家都挺喜欢这个全新的杂志,编辑部也不像那些老牌出版社一样,存在着大量老人打压新人,职场里令人恶心的现象。
整个大众编辑部完全是北川编辑部和河出书房编辑部的缩小版,让那些原本希冀着可以加入河出书房的新员工们觉得这波也不亏。
可如果《大众》创刊失利,那么多的成本打了水漂,那再好的职场环境,再舒服的工作,也无法长久。
换个角度说,《大众》创刊号的成功也脱离不了员工们的众志成城。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刚加入的石田泰淳尤其能感受到公司里的那种凝聚氛围。
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摒弃了最开始对大众编辑部的成见,也不再有未来跳槽去北川编辑部,甚至是河出书房的念头。
他很喜欢这里,很享受成为这里的一员,也有着十足的冲劲,决心成为北川老师在大众文学上的开路人,成为和斋藤玲奈老师一样的大编辑。
“石田君,你的信笺。”
穿着蓝色工装的门卫大叔桥本雄大把手里的一封厚厚投稿信递给了正出神愣的石田泰淳。
“啊,谢谢你,桥本大叔。”石田泰淳从胡思乱想中醒转过来,伸手接过投稿信,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中一喜。
“哈哈,不客气。你继续工作吧,我去给其他编辑送信。”
桥本雄大瞄了眼自己胸前的大众株式会社员工胸牌,心满意足地哼着小调往里走去。
比起当初制度森严,对手下工作人员十分苛刻的讲谈社,大众株式会社的福利待遇更好,工作环境也更舒服。
最关键的是,大众背后的大老板可是他昔日的熟人北川老师!
遥想三年前北川秀在讲谈社门口晃悠,最后把《且听风吟》的稿子交托给他,又由他给到了斋藤玲奈手中。
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了起来!
有种自己也参与了历史的满满仪式感!
现在的他不仅喜欢在大众工作,更喜欢像这样把作者的投稿一份份递给编辑们。
说不定手里的哪一封稿子,未来又会蹦出一个北川秀呢!
石田泰淳看了眼这个无名信封,打开一看,果然是北川老师的投稿!
“北川老师这也搞得太神神秘秘了。”
石田泰淳无奈的笑了下,将里面的草稿纸全部抖落了出来。
狗爬一样的字好看了很多,但依旧能看出昔日的稚嫩之色。
听说很多大文学家使用了一阵子打字机和电脑后,又喜欢换回钢笔和草稿纸,说是这样能调剂心情,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总之作者们的怪癖很多,这十几天的工作中,让石田泰淳大开眼界。
“《我们是泡沫入行组半泽直树》,书名没有修改,看来内容也没有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