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赵煦就吩咐左右道:“且去将两位欧阳爱卿,带到崇政殿罢!朕随后便至!”
……
半个时辰后,赵煦来到崇政殿,见到了数日未见的欧阳、欧阳辩兄弟。
也看到了,他们兄弟带进宫中的欧阳修书稿。
还挺多的。
足足装了四个大箱子!
里面满满当当,都是欧阳修生前亲笔写的公文、未完成的文章与诗词。
这些东西,若放在现代,价值连城,件件都是国宝。
而在如今,只是些无人问津的文书而已。
不是欧阳修的文章诗词不值钱。
实际上,自欧阳修去世后,他的字帖、书画,在市面上的价格是逐年走高的。
但这些文稿,不是字帖,也非是书画。
而是往来的公文,以及欧阳修本人未完成的文章诗词。
说起来,也是叫人唏嘘。
因为欧阳修生前,并没有指定一个人来整理、出版他的文集。
于是,欧阳修的文集,在他去世十余年后的今天,都没有半点风声和动静。
因为没有人敢主动请缨,替欧阳修整理、出版文集。
而欧阳兄弟也不敢在老爹没有遗命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的找人做这个事情。
赵煦若没有记错的话,得到南宋,靠着欧阳修的同乡周大必用爱电,才完成了对欧阳修文集的整理、出版。
不过,如今倒是不需要周大必来用爱电了。
见着这些无价之宝,赵煦是欣喜不已。
大宋文宗欧阳修的文集,到手!
有了它们,这个世界就应该没有人能比赵煦更懂欧阳修了。
当即便对欧阳兄弟大加赞赏,同时也高度评价了欧阳修的一生。
欧阳、欧阳辩兄弟,被赵煦夸的,喜不自胜,当即叩谢恩。
看到这兄弟两人,如此懂事,赵煦自也不吝啬。
当场便给与了奖赏。
欧阳赐进士出身,命吏部依其磨勘年限,除授差遣。
欧阳辩更是直接当场授太学博士。
可以说是一飞冲天!
欧阳、欧阳辩兄弟,得了如此重赏,自是喜不自胜,开开心心的谢了恩,回家去报喜去了。
赵煦则命人将欧阳修的文稿,全部运到集英殿,在集英殿东閤,专门开辟出一个宫阙,用来收藏这些珍贵的文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