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婶,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赵红梅紧紧握住周海花的手,眼里满是感激。
周海花笑着摇了摇头:“傻孩子,只要你过得好就行了。”
夕阳洒在她们身上,映照出一片温暖的光芒。在这个平凡的小村庄里,一段关于善良与坚韧的故事,就这样悄然流传开来……
且说周海花自从帮了赵红梅之后,村里人对她的看法又变了。以前有人说她精明,也有人说她太能折腾,可现在大家伙儿都说她是热心肠,是个真正能为别人着想的人。
这天早上,周海花刚把早饭端上桌,就听见院门口有人敲门。
“来了来了。”她一边擦着手,一边走过去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村东头的李婶子,手里还拎着个布兜,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笑。
“海花啊,打扰你吃早饭了吧?”李婶子一进门就说道。
“哪的话,快进来坐。”周海花赶紧把她让进屋里,“来,坐下歇会儿。”
李婶子坐下来后,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是这么回事……我家那小子最近老跟我说,想到县城去打工,说是那边工厂招人,一个月能挣不少钱。我寻思着,你是城里人,见识多,能不能帮我打听打听?”
周海花一听这话,心里就有了数。李婶子家的小儿子叫李大勇,今年十八九岁,平时在村里也没啥正经事做,整天跟一群小混混混在一起,不是打架就是喝酒,李婶子早就愁得不行了。
“行啊,这事不难。”周海花点了点头,“我正好认识几个在县里的熟人,回头我帮你问问有没有合适的活儿。”
“哎呀,那就太谢谢你了!”李婶子一听这话,立刻露出了笑容,“要是真能找到工作,那可真是帮了我们家一个大忙。”
“你也别着急谢我。”周海花笑了笑,“等消息吧,我这几天就去问。”
送走了李婶子之后,周海花就开始琢磨这件事。她确实认识几个在县城里做事的人,其中就有她娘家的一个亲戚,在一家纺织厂当车间主任,听说最近正在招人。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她就骑着自行车往县城去了。
到了亲戚家,说明来意之后,那位亲戚倒是挺爽快地答应了:“没问题,我们这边确实缺人手,只要人勤快、肯干,就能留下来。”
“那太好了!”周海花高兴地说,“我这就回去跟他们说一声,让他们准备一下。”
从县城回来之后,周海花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婶子。李婶子激动得眼圈都红了,连声道谢。
几天后,李大勇就被安排进了那家纺织厂。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有点不适应,毕竟以前从来没干过正经活儿,每天站十几个小时,腰酸背痛的。但他也知道这是个机会,不能轻易放弃,所以咬牙坚持了下来。
几个月后,他不仅适应了工作节奏,还被评为了优秀员工,工资也涨了不少。李婶子看着儿子的变化,心里那个欣慰啊,简直没法形容。
“海花啊,要不是你帮忙,我家大勇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瞎混呢。”李婶子拉着周海花的手,眼里满是感激。
“别这么说。”周海花笑着摆摆手,“孩子有出息,你们做父母的也就安心了。”
除了帮李婶子家的事,周海花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她自己开了个小卖部,生意做得还不错,每天都有不少人来买东西。她为人实在,从来不坑蒙拐骗,价格也公道,因此赢得了周围邻居的信任。
有一天,一个小姑娘跑到她店里买糖,结果翻遍口袋只找到几毛钱,不够买一块糖。
“阿姨,能不能先赊给我一块?”小姑娘可怜巴巴地看着周海花。
周海花看了看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儿?”
“我叫张小雨,就住在后巷。”小姑娘怯生生地回答。
“好,那阿姨给你一块,下次记得带钱来还我。”周海花笑着递给她一块水果糖。
张小雨接过糖,眼睛亮晶晶的:“谢谢阿姨!我一定记得还钱!”
果然,没过几天,张小雨就拿着几毛钱来还给周海花了。她妈妈后来还专门跑来感谢周海花,说孩子回家后特别开心,说遇到好人了。
“其实也没什么。”周海花笑着说,“小孩子嘛,谁小时候没贪吃过点东西。”
就这样,周海花在村里的人缘越来越好,大家都愿意找她帮忙,有什么困难也喜欢跟她商量。而她也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里发生了不少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出村庄,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也有一些人回来创业,带动了整个村子的发展。
而周海花呢,依旧守着她的那个小卖部,每天早早起床,打理店铺,照顾家人。虽然生活依旧忙碌,但她心里却充满了满足和幸福。
她知道,自己也许不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人,但只要能帮到身边的人,哪怕是一点点小事,她都觉得值得。
在这个平凡的小村庄里,周海花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而这段关于善良与坚韧的故事,也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