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
方宇在自己面前摊开一张巨大的图纸,手中的铅笔在纸上快速移动。
"盾构机最大的难点在于刀盘系统。"
方宇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
"汉斯国那帮人之所以能卖这么贵,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刀盘设计和制造的核心技术。"
他在图纸上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圆形结构,这是盾构机的"脸面"——刀盘。
刀盘上密布着各种形状的刀具,负责切削和破碎地层。
"刀具的材料选择和排布是关键。"
方宇在图纸边缘记录着计算公式。
"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不同的刀具组合。软土地层用铲型刀具,硬岩地层就得用滚刀。"
他停下笔,闭目思考了一会儿,脑海中浮现出未来科技的影像。
在二十年后,盾构机的刀具早已进化到第五代,采用纳米涂层技术,能有效防止粘连和磨损。
"我们现在就可以在刀具表面涂覆特殊材料。"
方宇眼睛一亮,快速在笔记本上写下配方。
"用碳化钨做基体,加入钴元素提高韧性,再在表面涂覆纳米级钛合金涂层……"
第二个难点是推进系统。
盾构机要在地下前进,需要强大而精准的推力。
方宇在图纸上画出一组液压缸的结构图。
"常规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不够。"他皱着眉头思考,"要让几百吨重的机器精确移动,还得考虑地层变形……"
忽然,他想起了航天领域的技术。
"可以借鉴火箭姿态控制系统!"
方宇兴奋地在图纸上补充细节。
"用多组伺服液压缸配合,实现毫米级的精确控制。"
第三个难点是土体改良系统。
在软土地层中,盾构机就像在"泥浆"里前进,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
"泥水平衡是关键。"
方宇画出一套复杂的管路系统。
"压力要随时保持平衡,否则地层会坍塌。但汉斯国的设计太保守了,效率不高……"
他想起了石油钻探领域的技术,眼睛一亮。
"可以用高分子材料调节泥浆性能,再配合智能压力控制系统,效率至少能提高30%。"
最后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