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骏的手微微发抖,捧着文件的样子就像在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他的目光在文件和方宇之间来回游移,大脑飞速运转着,试图理解眼前这个年轻的总工程师是如何掌握这些领先世界的技术的。
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文件上,为这些可能改变龙国科技史的资料镀上一层金边。
在这个看似平常的下午,一个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秘密,正在这间办公室里悄然揭开。
雷骏翻看着那份厚重的资料,心中既是兴奋又是困惑。
这些领先世界的光刻机制造技术确实令人心动,有了这个,再加上方宇承诺的五千万投资,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创业机会。
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边缘,大脑飞速运转着。
作为一个程序员,他太清楚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了。
现在龙国的芯片制造完全依赖进口,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光刻机。
如果能把这套技术转化为现实,那将彻底改变龙国的科技格局。
但是……
雷骏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方总,我有个问题想请教。"
他放下文件,推了推眼镜:"您说得对,制造芯片最大的难题就是光刻机。”
“现在有了这么完整的技术资料,那岂不是随便找个人都能把公司开起来?"
他的声音略带迟疑:"为什么……非要找我呢?"
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钟。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方宇的办公桌上,给他的身影打上一层淡淡的光晕。
方宇没有直接回答雷骏的问题,而是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白板前,拿起一支记号笔。
"你听说过摩尔定律吗?"
方宇一边画图一边问道。
雷骏点点头:"听说过,是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的。"
"对。"方宇在白板上画出一条指数增长曲线。
"65年,摩尔观察到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成本却维持不变。”
“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
他用笔点着曲线上的几个节点。
"从71年英特尔4004处理器的2300个晶体管,到现在95年的奔腾处理器,已经达到310万个晶体管。而且这个增长还在继续。"
雷骏推了推眼镜,专注地听着。
作为程序员,他深知处理器性能对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方宇的语气变得严肃,"要实现这种指数级增长,背后需要突破的技术壁垒是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