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了北斗导航的未来制造发射计划之后,方宇便回到了北方工业。
两天之后。
方宇正在办公室里,整理着这一阵子北方工业的所有业绩清单,准备过一会就去向赵荣光报告一下。
然而就在此时。
他办公室的大门却被人一把推开。
紧接着,三四个厂里的工程师就兴高采烈的拿着一件小小的装备冲了进来。
献宝一样的送到了方宇的面前。
“这是……?”
“民用无人机啊,方总!”
为首的那名中年技术员名叫徐涛,一脸兴奋的说道。
“我们耗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总算是照着您给的图纸,把这种四旋翼无人机给造出来了!”
方宇站在办公室里,仔细打量着桌上这架小型无人机。
作为一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他对无人机再熟悉不过了。
眼前这台无人机的机身采用工程塑料制成,四个螺旋桨分布在机身四角,中间是一个简单的相机舱。
从外形上看,确实和未来那些几百块钱的玩具无人机没什么两样。
紧接着,他看向跟无人机一起送来的参数表。
"一个小时续航,五公里遥控范围,320×240像素的摄像头……"
方宇在心里盘算着这些参数。
"放在24年,这种配置连入门级都算不上。"
但紧接着,他又自嘲般的笑笑。
在95年这个年头,大多数人连遥控玩具都没见过,更别说能飞在天上的无人机了。
而这架看似简陋的无人机,却凝聚了当前最尖端的多项技术。
锂电池技术、无线电通信、飞行控制系统、图传系统……
每一项放在这个年代都是了不起的突破。
他想起自己刚穿越来时看到的遥控模型。
那时的遥控飞机都还在用镍镉电池,飞行时间最多十几分钟。
而这架无人机用上了锂电池,一下子就把续航时间提升到了一小时。
"五公里的遥控范围也很不错了。"
方宇看着眼前的小东西想到。
"这个年代的无线电技术还很初级,能做到这个距离,说明我们在通信协议和天线设计上都有了突破。"
至于那个看似粗糙的摄像头,在95年也是了不起的存在。
这个年代,数码相机还是奢侈品,能把摄像头做得这么小,还能实时传输图像,这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奇迹。
"最难得的是飞控系统。"方宇拿起遥控器,"能让四个螺旋桨协调工作,保持飞行稳定,这可不是一般的技术。"
他知道,在这个年代,就连鹰酱的军用无人机都还在用单轴或双轴的固定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