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民的儿子贾国栋出了校门,两人就坐在家里玩,也没有打工。村上的人对贾志民这样溺爱儿子表示不解。
“你儿子还取了个国栋,这样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我看以后养家都难。工也不打,地里的活也不干,把你累死儿子以后讨饭吃吗?”乡亲这样在贾志民跟前说。
贾志民这人吧,内心坚定,不为流言所动。
人家当时还对乡亲说道:“这可不一定。我儿才20岁,还年轻。看人要看几十年,有些甚至不到老时都定不了型。再说,还没到时候。等我老了,死了,他们不动也得动。”
“现在还定不了型?你看人家的儿子都出去打工,你为什么不放出去打工?”
“我辛苦养的儿子就是为了出去打工的吗?打工是老子没出息,给儿子谋不了一个好的未来,这才放了出去混日子。只要儿女出去了,这就放了羊了。你见过那个打工的打的好?女的嫁到外地了,男的年年打工年年没钱花。我这样怪,和别人不一样,不爱放儿女出去打工,就让他们在这家里过苦日子。”
贾志民坚持自己的想法。
一家人一起过日子,为什么要放出去打工?
除非创业,要不然,还是不放出去了。
苦就苦点。
“你啊,这样会把儿子害了的。儿子以后连地都不会种,又没本事挣钱,你说你儿以后咋生活?总不能让人天天喊着你的名字骂谁谁生了个二流子,混子吧?”
“放心,你走你的路,我儿子的前途我说了算。种地这活不用怎么学,打工的话,只要心态好,身体健康,迟早都有工打。我还没见过有人跑着给富人当年作马的?怕没你一口猪食了吗?”
在老贾心里,读书都不是唯一的出路,何况打工?
打工啊,就是人家老板压榨你人生的剩余价值,是不值得提倡的。
要是打工好的话,你看有钱人怎么不让自己儿女出去当年作马?那些发达国家的人没你聪明吗?人家都是享受生活。
等到儿子贾国栋结婚时,他孩子都装在肚子里了。
前半年结婚,众人庆贺。后半年儿子满月,一家人开心快的和过年一样。
当时,村里人还说,国栋还小,这么快就儿子满月了。
身为公公的贾志民道:“穷人的孩子早结婚为好。我说你们精明了一辈子了,怎么在儿子结婚这么大的事上心里没主意,跟着别人胡乱喊口号?”
乡亲举着酒杯问:“志民兄,向你请教一下,那你给我们说说,为啥要早点给儿子结婚?”
“你们上超市买东西是不是越早买越好?越能挑到好的?特别是过年时,越到最后东西越不行,还是个大价钱?”
“可是,这娶媳妇和买东西不一样,还是有好的。不过,你说的这话只对了一半。现在慢一年彩礼是高过一年。”
贾志民问:“那你说说,为啥彩礼一年比一年高?还不是咱儿子没手艺,又长的一般,只能用高价钱和别人竞争?”
另有边上的乡亲倔犟地说:“世上的女娃够世上的男娃,怕啥?”
“好嘛,好东西,你这话说的好。你敢说出这话,那你有本事也晚点给你儿娶媳妇。你老东西把眼瞎了吗?你去学校看一下,一个班的男娃和女娃都是分开坐的。我问过,老师说男娃一排,女娃一排,一男一女这样分开坐。到教室最后,没女娃娃了,都是两个男娃娃一块儿坐。一个班能少十来个女娃娃。你还看不出来吗?老东西,眼瞎了,脑子也坏了吗?”
听了贾志民的话,有些人听进去了,早早点给儿子娶媳妇,有的还让儿子外出打工,他家差那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