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意义上的无视。
他会用最快的速度,凭借惯性飞起跳远,气势如虹地一跃而过。
但这两次,似乎是选择的时机出了问题,雪板落地太早,板身没有完全落在雪面之上,半边悬空时中心难免向裂缝倾倒。
如果不是少年的核心够强,柔韧性够好,在察觉不对时力挽狂澜,向斜前方提起重心,说不定真就会掉进裂缝。
这样的错误很低级。
至少在余曜身上足够低级。
观众们一下就炸了起来。
【怎么回事,余居然会出错】
【他是不是出状况了】
【啊啊啊,紧张,余会不会是哪里不舒服】
不少观众们是这时才想起的余曜还没有脱离死亡区,个个焦心不已。
也有零散的几个人弱弱举手,【会不会是因为难度的原因,之前的裂缝都是单条的,这几道的位置太密集,余也是人,偶尔出错太正常了】
但很快就迎来了一大波反驳。
【如果是别人出这个问题,我信是出错,但如果是余,怎么可能!】
【对对对,我也觉得,不是说死亡区缺氧,他的判断和认知可能被影响了】
【老实说我也有猜测……但之前的比赛我的脸都被打肿了,我还是更相信他绝对不可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出错】
站余曜的观众们有很多。
但说实话,都没什么用。
赛事中的实时舆论除去挑起更高热度和增加观赛体验外,对于运动员本身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直播间的关心有千万句。
余曜这会儿还是觉得自己此时的眼前一阵阵发黑。
是生理性的黑蒙。
这也是他刚刚没能准确落雪的最重要原因。
必须抓紧时间了。
他望着不远处四号营地的标志,摒住呼吸,在四肢的酸痛里再一次狠心地继续加速。
速度一路飙升到了惊人的138kmh,还在继续升高,随行的无人机也只能捕捉到一个义无反顾的背影。
138kmh是什么概念。
弹幕里有人给大家科普:【华国某个整车厂曾经做过120kmh的汽车碰撞实验,这个速度撞上去,砰!前排基本全灭】
简短的两句话就让直播间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我都不敢想象余……】
这条弹幕并没有说完,但好像已经道尽了观众们的心声。
坚硬如汽车都能前排全灭。
那么比120kmh更快的138kmh呢?
只怕余曜但凡摔上那么一下,就有可能瞬间化身一滩肉饼,丝毫不夸张地说。
【这真的是玩命的项目】
观众们心情苦涩,却又不受控制地因为少年风驰电掣的速度心惊肉跳,倍感刺激,仿佛置身于一场紧张刺激的战斗之中,全身的神经都被提拉拽起。
他们和余曜一起盯着不远处的4号营地标准。
八千米死亡区分界线在他们的眼中俨然化身成了少年阶段性成果的冲刺线。
对速度和激情的极限追求一时占据上风。
很多人在屏幕那头攥着拳头,挥舞呐喊,【快!快冲过死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