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皎失笑,说道:“若在年底能把郦州打下,今年也算完美收官。”
裴长秀点头,“现在我军士气大振,定能一鼓作气。”
陈皎有些头痛,“这边的烂摊子着实叫人头大,百废待兴,不知得花多少精力才能恢复成南方那边的情形。”
裴长秀乐观道:“只要世道别动荡,一旦能安稳下来,总能向上。”又道,“待这边稳固之后,曾经南逃的中原百姓也会陆续回归。到那时,有足够多的田地供他们耕种,只要把赋税减少下来,农耕定能恢复生机。”
陈皎点头表示赞许,“民以食为天,土地是百姓的根儿,只要地在哪里,他们就会在哪里扎根。”
天气愈发寒冷,南方的粮草源源不断输送过来。不用陈皎书信提醒,崔珏就已经安排周宝雨等骨干前往中原治理。
此行共计五十多人,有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也有眼光长远,为日后前程铺路的士人自愿前往。
因为一旦中原被打下,以后朝廷多半会在那边兴起,不可能还在南方发展,故而方孝宣再次启程去挣前途。
这群年轻人冒着寒冬出发,途中见到运送粮草的百姓,会同他们唠几句。
那些百姓的子孙们纷纷奔赴中原的战场,见到这些读书人也过去了,心中无不充满着希望。因为方孝宣告诉他们,待打完这场仗,南逃的中原汉人就能归家。
那边有好多田地荒芜,需要大量百姓过去耕种,并且朝廷还会把赋税减下来,让老百姓轻松些。
其中一位掉了牙的老儿欢喜道:“你这小子可莫要诓我,若能减赋税,那我可就要做梦了。”
方孝宣笑着摆手道:“没诓你!是九娘子亲自说过的。她说这些年南方年年征战,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可是中原是我们汉人的家园,断不能让胡人为所欲为,所以还得继续打一场。
“待中原夺回,百姓就该休养生息过安稳日子。九娘子心里头其实都知道老百姓的不易,若不然当初就不会亲自去郡县清理贪官污吏。我们这次去中原,也是为了整顿秩序,把当地的混乱治理起来。”
老儿连连点头,“我家的孙子也北上去了,他说连九娘子一介女流都敢北上打胡人,他也敢!”
方孝宣朝他行了一礼,“国难之际,老丈为国分忧,请受我一礼。”
老儿忙道:“使不得!使不得!”
方孝宣:“使得!使得!只要是去打胡人,为汉人出力,便都是一家人。”
老儿:“那可不,把劲儿往一处使,总能事半功倍。”
他们唠了好一会儿,方孝宣一行人才继续赶路,而老儿也进行着他的接力。粮草每进入一个地界,当地的百姓就会受命接力过来随军护送。
军民一体,源源不断向北方输送血液供应前线的官兵驱逐胡人。
为了让南方的家里人放心,这边特地开通了一条前往中原的运送线,专门用于战场上将士们寄送给家人的信物。
有的士兵会把从胡人手里抢夺来的财物寄送回来,扣除小部分寄送费后,也非常可观。
这是陈皎给他们的奖赏。
仗要打,钱也要挣,毕竟是用性命去换取的钱银,该得。
此举充满着人情味,得到了官兵们的称赞。有这样的领头人,谁不愿意拥护呢?
郦州那边永盛被夺后,徐昭和沈乾敏兵分两路进攻荆门和虞城。
州内百姓但凡听到汉人军队打过来了,无不逃离。特别是胡人百姓,纷纷跑得飞快,因为他们听到了“天雷”的传闻,并且还有骇人听闻的杀胡令。
靠着火药助力,汉人官兵所向披靡,但凡走到哪里,那里便是尸横遍野。
陈皎在新城收到了徐昭他们差人护送回来的财物,有好几箱子,一些是从胡人平民手里抢来的,一些则是从府衙里抢夺来的。
她饶有兴致看着木箱里琳琅满目的物什,若是以前,她还得进献给便宜爹。如今她自己能当家了,若塞进腰包,也无人敢说什么。
当家做主的滋味着实爽!
她把裴长秀唤来,叫她把那些物什登记。裴长秀看得乍舌,调侃道:“郦州十二郡,那得收刮出多少财物来啊?”
陈皎:“你若相中了什么,自行去取。”
裴长秀笑眯了眼,“那敢情好!”
陈皎:“一件一件给我记好了,中原这堆烂摊子,还需要大量钱银修复。”
裴长秀点头称是。
陈皎捡起一件红宝石手串,眯起眼把玩。
权力当真是个好东西,不仅能驱使人们去卖命,还能用它夺得财物,享尽荣华。
她爱极了当家做主的滋味,简直不要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