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考察的书信快马加鞭送回州府,呈递到陈恩手里,写了好几页。
尽管先前崔珏已经说过,但听到余奉桢亲口夸赞,陈恩还是放心不少。
此次剿匪官兵们立下大功,陈恩命崔珏把人员名单列上去论功行赏。
崔珏心中高兴,让徐昭列名单,徐昭试探问:“我以后是不是有机会带兵了?”
崔珏:“莫急,徐兄想要领兵,得让陈九娘找机会。”又道,“若有机会领兵,需得提拔自己人,收拢人心,为以后立足打下根基。”
徐昭点头,“这得向九娘子学。”
崔珏笑道:“开了个好头,以后惠州的机会多着呢,想来过不了多久,其他县也会跟着清理一遍。”
徐昭满怀希望,“照魏县那么清理下去,惠州何愁不强?”
崔珏:“只要把郑家压住,别让他们插手,这事便有盼头。”顿了顿,“主公多疑,以后我们行事需得谨慎,切莫让他察觉我们跟陈九娘走得太近,省得他打压。”
徐昭:“文允所言甚是,只做纯臣。”
崔珏:“至少表面上是这般。”
徐昭似想起了什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陈九娘是儿郎就好了,她这般有才干,若有手段,日后极有可能承爵。”
崔珏沉默了阵儿,“且看她怎么选,还得看她有没有那个野心。”
徐昭:“那便等着看日后。”
梨香院那边得了不少锦缎珠宝,是碧华堂管事送来的。
许氏高兴得合不拢嘴,她拿起一支金钗,啧啧道:“我儿这般上进,往后咱们肯定要发大财。”
陈皎笑眯眯地看着她摆弄那些首饰,没有跟她说她自己还有一个小金库,就存放在法华寺放贷,托崔珏给她办的。
此次魏县之行她受了不少贿赂,怎么可能全部上交,总得留一条退路。
许氏欢喜道:“我得多给阿英攒嫁妆,日后风风光光的出嫁。”
陈皎:“……”
出息!当富婆养小白脸不好吗?
忽听外头传来马春的声音,原是四房听雨堂苏氏过来恭喜了。
陈皎颇觉诧异,看向许氏,她道:“你不在府里的日子,我与四房走得近些。原因无他,苏氏没有子嗣傍身,这样的人没什么功利。她主动示好,想来也是筹谋自己的晚年有个安稳。”
陈皎:“阿娘与她可合得来?”
许氏点头,“能说上话,没有其他几房那般勾心斗角。”又道,“平日解解闷倒是挺不错的。”
陈皎“嗯”了一声,“在府里少树敌总有好处。”
那苏氏四十出头的年纪,无儿无女,性子也和软,是江南人。
她在府里没有争的底气,故而行事低调,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陈皎很少见过她。
许氏同她在偏厅说话,高展过来了一趟,说淮安王有事要商议。
“商议”二字用得甚妙,算是对她才干的一种认可。
陈皎去到碧华堂,主动交了陈恩当初给她的玉牌。不曾想便宜爹倒是大方起来了,说道:“阿英收着罢,日后还得继续用。”
陈皎心中得意,却故意道:“这么重要的东西,爹就不怕儿拿着它胡作非为吗?”
陈恩埋汰道:“就你一个小姑娘,还想令三军呐?你当老子手底下养的那帮东西不认人么?”
陈皎抱怨道:“惠州的兵个个都跟土匪似的,叫不动。”
陈恩叉腰道:“你能使唤得动徐昭,就很有一般本事了。他在中原可是悍将,让他听令与你,可不容易。”
陈皎道:“儿给他画大饼,说只要他跟着爹混,日后定有一番大作为!”
陈恩失笑,心情似乎还不错。
陈皎动了心思,想借助魏县功绩打压郑家,继续道:“儿其实有一个想法,就是从徐都尉那里得来的。”
陈恩跂坐到榻上,指了指她,“你稀奇古怪,有什么点子,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