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思便是这一切不过是他章启自作主张,行事张狂,和虞家没有半分干系,竟还全了虞衡的名声。
皇上霎时睁开了眼睛,叹了口气。
这肃王是摆明了要将所有的事情往自己身上扣,不给虞家留一点话柄,就连给虞衡送人情这种事都能说得如此清新脱俗。
虞衡:“容臣考虑……”
“本王对虞家大小姐一见倾心,非卿不娶。”章启诚恳道。
虞衡不敢看章启的眼神,坚持道:“王爷说笑了,兹事体大,臣还要回去问问家女。”。
章启放软了话调:“本王自知名声不雅,但□□贵于真,本王所言句句发自肺腑,情真意挚。只待太傅同意,他日必不相负……”
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章启的话确实给足了虞衡脸面,更遑论是圣上面前所言。
因而虞衡离去时虽还是忧心忡忡,但面色已然缓和了不少。
待虞衡离去,皇上才恨铁不成钢地横了章启一眼:“就这点本事,你可知届时那些不知情之人会如何胡吣你?你听听——肃王毁人姻缘坏人亲事,容不得人,驱人离京这说辞如何?”
“臣弟只想尽快求得太傅答应,并未考量许多。多谢皇兄提点。”
“朕看你考量得还挺多?一会将虞衡摘出去,一会又将虞家那丫头摘出去,什么脏水都往自个身上揽。”
毕竟当今世道,退过亲的女子总难免被人说两句闲话。可经他这么一搅合,只怕外人很快都忘了虞秋烟是为何退亲?只会记得是肃王抢亲……
皇上被章启对太傅的态度惑住了,又问:“你方才戳着人脊梁骨骂他偏心了,哪有人求亲这般求的……你既想尽快,又下了决心要牺牲名声换得太傅同意,倒不如直接请朕赐婚来得快。反正都和强娶无异,顶多强行赐婚时太傅以头抢地哭两声再骂你两句罢了。”
章启犹豫了一会,还是如实道:“臣弟只是想让太傅心甘情愿点头罢了。”
哪怕只是装出来的心甘情愿又何妨。
他也只是想让她嫁人时开心一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仅此而已。
56?提亲
◎在等什么◎
虞衡回府后听说康远伯府提亲也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
柳姨娘替虞衡收起了外衫,絮絮叨叨地讲着。
“那宋成毓也是妾身看着长大的,竟没想到到头来还出了这样的事,原本还想着今年内便能出嫁,真是可惜。
她早已及笄,往虚岁里算,年纪不小了,先前是订了亲,可如今这情形,可不能不做打算啊。
老爷,您对阿烟如今这婚事到底是作何打算?妾身瞧着那康远伯府上的世子也是一表人才……”
这些话自虞秋烟退亲后,柳姨娘几乎日日都要提上两句,虞衡往日里也会同她一道说两句宋成毓,可今日虞衡却始终未置一言。
柳姨娘软着声试探道:“康远伯府倒是有诚心,在府上等了许久,可惜今日老爷回得晚。咱们府里又没个主母,妾身连出去招待一圈都觉得身份卑微,更何况是这等要做主的事,老爷回得晚就罢了,怎么今日从宫中回来后还急慌慌地往宋府去呢……”
虞衡听出了她的抱怨:“好了,府上不会有主母。你尽可放心,若是有事情,你招待一番也是情有可原,不必妄自菲薄。”
柳姨娘抿了抿唇角,在虞衡瞧不见的地方轻声呼了一口浊气。
以前她听了这话是极为开心的,不会有主母就意味着不会续弦,毕竟妾室在主母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可许多年后……再听来,却难免失落。
柳姨娘只好继续说着虞秋烟的婚事:“老爷若是不放心世家,怎么不从新科里瞧瞧,想来选个和……差不多的也不难。”
虞衡听罢语气愈发冷:“你也觉得我选明轩是榜下捉婿?”-
“正是榜下捉婿。”姜一跬摇着酒杯,调侃道。
姜一跬:“一个是新科探花,与虞父一场师徒情谊,受虞衡多番提携,为官之路走得倒也顺畅。从那时起,坊间就有不少人戏称过虞衡是榜下捉婿,据本官所知,宋成毓十分痛恨这一点。”
虞秋烟退婚的事情渐渐传开了。
这一桩在京中众人眼中称得上良缘的婚事竟以这样的方式收场,倒是让许多人扼腕叹息。
一个清流之臣的嫡女,贤淑有余。但自幼丧母,若是要议亲事,只怕高难成低难就。
姜一跬近日听了不少京中街坊风闻,如今正向章启讲着宋成毓之事。
“悠悠众口,你是堵不住的,京中的闲话也是拦不住的,总归还是有人说两句。如今你更该想想的是孔家那小子,也不对,据我所知,京中有不少人家都想与太傅结亲哩,我数一数都有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