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君曾说家中冷清,回家自己一个人坐着,还不如留在通政司热闹。
所以周自言很多时候都大言不惭的认为,这位霍老太君,可能是在拿他当儿子养。
去通政司报道的时候,霍老太君正在通政司正堂里处理新到的文书。
老太太一看到周自言,顶着一头灰白的头发,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小周来了啊。”
“霍大人。”周自言依照规矩行礼。
老太君点点头,叫身边的小丫头去给周自言端来一盘点心。
周自言本想问问公务的,结果老太君就让他坐着喝茶,一问公务,老太君就说:“哎哟,刚来第一天,不急,不急,年轻人要吃饱了才能干活啊。”
周自言看看自己手心的点心渣,无奈道:“霍大人说的是。”
说实话,周自言从小就亲缘淡薄,并没有怎么体会过长辈的关爱,但这趟穿越之旅,所遇的长辈,都对他极好。
不管是宋父,还是林范集,亦或是敬宣帝和霍老太君,虽然他们立场不同,但在立场和政务之外,都隐隐约约拿他当小辈看待。
对此,周自言一直心怀感激。
于是,周自言任职第一天,便捧着热茶和香糯点心,吃了一下午。
后面霍老太君亲自带着他过了一边通政司的公务,周自言牢记于心,不出七天,便已经开始独立上手处理通政司的文书。
也得益于他之前一直在帮敬宣帝批各种各样的折子,相比其他在通政司干活的人来说,他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一些旁人拿不准的文书,周自言都能一起处理,大大减少了其他人的压力。
再加上周自言与陛下的关系,通政司里的人都待他十分客气,让周自言心情始终舒畅。
在通政司待了十几天,周自言觉得,他还是很喜欢这里的。
转过年关又入夏,距离会试越来越近,整个京城都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
林范集身为统领整个会试的主考官,自从任命下来就一直忙得头昏脑涨,所幸他以前也主持过几次科举,不至于手忙脚乱,弄错东西。
不过工作量如此大,老头儿又瘦去几分,林鸣息看了十分心疼。
外面的人在加紧准备会试,京城各大官学里的学子,也开始变得紧张而压抑。
国子监里,其他堂还好一些,率性堂的诸位监生一个比一个神情凝重,一个比一个形容憔悴。
他们中有些学子,不远万里赶来京城,为的就是参加会试。
现在临近会试,自当更加用功,头悬梁,锥刺股,争取拿一个好成绩,回去好光宗耀祖。
宋卫风等人虽然和周自言关系匪浅,可他们身上的压力不比任何人轻。
或许是因为和周自言更亲近,他们更害怕让周自言失望,让自己失望。
如此高压的环境,让国子监的夫子和监生们,都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哪怕国子监里的棵棵桃花已经慢慢盛开,也难看到如去年那般,在桃花树下追逐打闹,吟诗作乐的监生。
莉玛作为外来人,第一次感受到大庆科举的重要性。
【亲爱的周,我很难想象,整个国家都为科举而努力,竟然只为了让这些学生们考个好成绩。】莉玛站在桃花树下,今天可是休沐日,可率性堂里,还是满座。
没有一个人离开,全都乖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温习。
这在奥里菲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周自言坐在石凳上,他正在写准备发给监生们的会试考纲。
原本的科举考纲重点是时候更新了,所以这几日只要有时间,他就在写这个。
莉玛坐到周自言对面,托着两腮,【周,你们这里,为什么这么崇拜科举?】
周自言放下笔,【过去有一些陋习,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影响了很多人。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说法了。但大家都知道,读书能拥有学问,有了学问就能懂得更多,不管将来做什么都很方便。】
【难怪你们不崇拜神明。】住在大庆这么久,莉玛也渐渐开始明白大庆子民为何与神距离那么遥远,【你们并不乞求神明的保佑,你们在用自己的眼睛了解这个世界,在用自己的双手丈量地面。】
【你都要把大庆说成桃花源了。】周自言失笑。
莉玛歪头,【什么是桃花源?】
周自言把桃花源那篇文章,当成一则小故事讲给莉玛,然后道:【这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读书人写的一篇文章,没有什么真实性,听听过去便好。】
【可我觉得,大庆确实很像桃花……桃花源。】莉玛跳起来,从空中接住一朵被风吹落的桃花,别到自己耳朵上,【你瞧,这里也有这么多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