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庆这个环境下,他身为夫子,绝不允许自己名下,有哥儿或者女学生因为别的事情影响科举,败坏道心。
哪怕另一个当事人是他自己。
第128章
周自言打定主意要找人谈谈,“卫风,我带了你最喜欢吃的糕点,随我出去坐坐吧。”
谁曾想吃了个闭门羹。
静谧的号房里传来一声:“周大哥,我要睡下了。改日吧。”
周自言看着丝毫没有熄灭之意的烛火,无奈:“宋卫风,你说这句话之前能不能先把蜡烛吹了。”
刚说完这句话,里面的人似乎意识到自己的愚蠢,立刻吹熄蜡烛,并说了声:“这蜡烛,火苗真旺盛啊,我吹了好几次居然才吹灭。周大哥,我真的要睡了。”
“行,那你睡吧。”
隔着一扇门扉,周自言两手撑腰,表情势在必得。
躲,看你能躲几时!
此后几天,宋卫风每次上周自言的课程,都会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课后还要被单独留下。
当然,每一次,宋卫风都找到借口溜掉。
周博士只能握着书卷,看着宋小哥落荒而逃的背影哭笑不得。
得,还真让这个小哥儿躲掉了。
周自言身上原本就担着翰林院的事情,现在敬宣帝与何家达成合作,共同建造船队,这件大事,又被平等地分派到大臣身上。
周自言自然也在其中。
朝廷官员虽多,但深得帝心的就那么几位。
建造船队这等大事,在没有确定之前,敬宣帝不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只能把几个心腹大臣当驴子用。
当然,敬宣帝也不是全无良心,在此期间,无论他们需要什么,敬宣帝都亲自掏私人库房,满足他们!
事成之后,加官进爵,或是良田宅邸,肯定也不会少。
翰林院那边只有文书要处理,张翰林看周自言都快忙成陀螺了,便让他暂停翰林院这边的公务,专心为敬宣帝办事。
周自言差点对着张翰林唱‘感恩的心’,当天下午便给张翰林买了几坛好酒备在翰林院。
张翰林用酒葫芦接了一小份,美滋滋抿上一口,拍拍周自言的肩膀,溜达着走了。
敬宣帝如此上心海商这件事,除了他自己对海洋和海对岸的好奇之外,还想借这个全新的海商,打破现在大庆现在有些僵化的局面。
氏族势大,把持着许多民生必需,敬宣帝若想改变已有的,很难。
不如再创出另一条路来,牢牢把在自己手中,培养出一批新的可用人才。
对外,是偷偷摸摸的施行计划。
对内,敬宣帝还是如以前一样,和这些大家族一团和气,互相制约,互相平衡。
这么多年下来,局势也不像以前一样一边倒,现在大庆安康富足,敬宣帝民间声望愈来愈大,氏族势力在时间的发展中渐渐退却。
敬宣帝认定,早晚有一天,大庆不会再有那般超越皇权存在的名门望族,也不会由这些人继续掌控大庆的命脉。
周自言对敬宣帝的想法心知肚明,虽然他和敬宣帝身份、阶级、思想差距都很大,但这件事上,他很支持敬宣帝的决策。
以前氏族势大,那是因为国家不稳,需要这些有身份地位的人来压制本地的乱民。
久而久之,百姓将他们认为是本地的掌权者,这才让他们的声势越来越大,乃至直指皇权。
但大庆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不再需要那些盘踞多年的氏族撑住国体,大庆需要把所有权利都集中在一处,然后争取人人发展和人人富足。
敬宣帝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分散出去的权利一项项收回来。
这项工程耗时更久,周自言觉得,搞不好自己都过完一辈子了,这个变化都不可能出现。
但
若没有前人积累,何来后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