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自言就看到了这样四道题。
第一道题:【朕与大臣共理天下,孰为最?朕今以为大臣有不听者,欲以闻,宜何以用?】
翻译一下,便是在问‘朕和大臣共同治理天下,那这天下到底算谁的?朕现在觉得有些大臣不听话,想让他们听皇帝的话,该用什么办法?’。
“……嘶。”周自言看着这第一道题,忍不住搓搓手腕虎口。
他实在怀疑,敬宣帝出题的时候是不是喝大了,不然怎么一上来就问这么尖锐的问题?
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若是放在以前,若是放在现代,周自言肯定会回答,这是人民的天下,就算你是皇帝,那也不过是国家的代理治理人,要是没了人民,算个锤子皇帝。
可这里是古代,此题只有一个答案,那便是皇家的天下。
“……”周自言笔尖蘸墨,在心中组织语言。
若是以前……若是以前!
他是锋芒毕露,言辞尖锐的。
可经历过罢官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变得圆滑一些。
周自言想定主意,拿过草稿纸,写下第一个字‘臣’。
他又顿住了。
是要圆滑一些,可就一定要抛弃自己固定的思想,变成像芸芸众生一般的人么?
他是来自现代的周自言,不是大庆土生土长的读书郎。
他受到的教育是‘公平’‘透明’‘尊重’……
这些都是组成他这个人的基本规则。
正因为他有这样不同于古代的思想,才让他有了现在一身的虚名。
他费劲回到京城,不就是想用自己的思想和学问,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努力让大庆变的更好。
如果从这一刻开始,他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他还是‘周自言’么?
所以……不要改了吧!
周自言提着笔尖,垂下眼睫,“……嗯。”
不改。
以民为重,轻对皇权,这才是他周自言。
但他确实可以变得圆滑一些。
大不了,就在文章末尾加两句‘此皆臣一人之心,其迹未必对也’。
敬宣帝坐在帘幕后方,看到周自言踌躇半晌终于开始动笔,他摆摆手,让旁边持扇的宫女们停下,径自带着随身公公走出帘幕。
他先是走到左侧,林范集看到敬宣帝的眼神,心中了悟,小步迈出自己眼前的帘幕,跟在敬宣帝身后。
两个人背着手,从左侧帘幕后走到大殿末尾,由最后一名贡生开始看起。
整场殿试,敬宣帝其实最喜欢天子巡监这一会。
看着三百名贡生低着头奋力书写,他心中时有宽慰之情。
每次殿试都能选出这么多年轻俊才,足以证明他治下的大庆,不说人人都富足安康,但也应该能算是一个平安顺遂国家。
他做皇帝,为的不就是这点追求么。
敬宣帝背着手,一个一个贡生往前走。
这三百名贡生里,好些孩子都是前朝大臣家的孩子,每年过年都跟着家中长辈来宫里为他祝年,他都有印象。
有几位贡生的爹娘都是朝中仪仗的重臣,就是不知道这几个孩子,能不能子承父业,与他们爹娘一样为大庆效力。
敬宣帝穿着宫里所制的厚底官靴,地步摩擦在冰凉的地面,有小小的骚乱声。
在落针可闻的宝嘉殿里分外明显。
殿试极为重要,堪称是科举最后的生死线,是以所有贡生都格外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