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周自言忍不住为二棍鼓掌,“二棍,你可曾怨过现在的生活?让你爹娘早亡,只能跟着爷奶讨生活。”
“不曾。”二棍不明白夫子为什么这么问,但他老实的摇摇头,“爹娘走的时候,我还小,那是命,没办法改变。但爷奶年迈,仍然能抚养我长到这么大,我心存感激。所以我才想读书,挣个好前程,让我爷奶享福。”
周自言让二棍坐下,笑道:“那你可要认真读书,读书,便能挣到你想要的前程。”
“是,夫子!”二棍双眸发亮,似乎已经看到爷奶享福的场景。
二棍后面是宋豆丁。
宋豆丁毕竟比其他四个小孩多学了近两个月,不论是流畅度还是准确度,都是第一名。
庞大山最后站起来,“夫子好,我叫庞大山,是这里年纪最大的。我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一对弟妹。我喜欢打拳,跑步,最不喜欢坐着……嘿嘿,但是能读书的话,坐一天都没事。”
庞大山以前读过书,也学过一段时间的《三字经》,所以他的背诵程度仅次于宋豆丁。
周自言非常高兴。
这几个孩子果然没有说谎,这些天他们一定是下了苦功夫,才能背到现在这样。
“不错,大家都非常努力,夫子很高兴。”周自言把五个小孩挨个夸了一遍,拿出《千字文》准备教他们认字,“这些内容豆丁已经学过了,但你也得跟着再温习一边,不可因为已经学过,便骄傲自满,知道吗?”
宋豆丁认真点头,“知道了。”
周自言又转向其他人,“至于你们,私下要更加努力,想办法追上豆丁。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豆丁,也可以问我。豆丁,你要是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可不能胡编,尽早来找我。”
“是,夫子!”
五个小孩齐齐回答。
周自言转身,用手中的木炭,在身后的四方木板上写下今日要学的几个字。
正规黑板,在大庆做不出来。
但周自言让吴师傅准备好一块四方木板,去除毛刺,然后在上面抹满黑漆。
这样,一块简易到不能再简易的黑板就做成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周自言拿自己的玉骨折扇充当教杆,一个字一个字讲解给五个小朋友。
时不时还提问一下宋豆丁,考察一下他有没有记住。
宋豆丁没有让周自言失望,每一次提问都回答的完美准确。
旁边四个小朋友眼含羡慕。
他们以前都是不认字的小孩,可现在豆丁已经知道这么多学问了。
真了不起啊。
郎朗读书声从这座小小的院落传出去。
路过周宅的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想仔细听听这里面的读书声。
“这位周夫子的家塾,看起来真不错啊。”听到读书声的邻居搓了搓胳膊。
他才听了几声,胳膊上就起了鸡皮疙瘩。
同行之人瞧着周宅的朱红色木门,寻思道:“你说,这家塾的束脩贵不贵啊……要是不贵,家里的小孩子能过来认几个字也行。”
“别说小孩,我都想进去学一学,你听听,这声音,多有朝气。”搓胳膊的行人越听越激动,直接把头扒到门上,想多听几声,“哎,这就是读书的声音啊。这才几个小孩,就这么好听,那书院里的读书声是不是更好听。”
同伴把他拉起来,“想啥呢,咱们都过大半辈子了,还学啥,好好挣钱,争取让家里孩子去读书吧。快别听了,赶紧走,再不走要赶不上做买卖了。”
“是是是,快走,快走。”
如此景象,时有发声。
凡是路过周家门口的人,都不自觉放慢脚步,想多听几声读书的声音。
他们小小一个巷子,现在都有家塾了。
而且家塾里的学生正是他们春六巷的孩子。
真好。
有这么一个家塾,感觉整个巷子都有书香气了。
整整一个上午,周自言都在教他们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