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名字的寓意,只说宜妃在翊坤宫住了那么多年,宫里的富丽堂皇,远不是自康熙三十三年温僖贵妃薨逝后就再未修缮的永寿宫可比的。
“雅儿不若看看其他的。”
年淳雅没想太多,直接摇头:“就永寿宫,这里离养心殿最近……”
四爷心里一软,但还是又劝了年淳雅,把他想给年淳雅选翊坤宫的缘由解释了一遍:“……大行皇帝才去,爷也不好下令大修永寿宫,倒不如翊坤宫住的舒坦……”
年淳雅体贴道:“无妨,只要能离爷近一些,妾身不在意这些的,虽然永寿宫几十年不曾修缮,但还是能住人的,随意收拾一下就是了。”
年淳雅坚持,四爷便也作罢了。
说完了宫殿的事,年淳雅想起刚来时在殿外看到的情形,怕打扰四爷处理正事,就提出告退。
四爷想了想,也没有多留人,吩咐了张起麟给年淳雅的手炉添了炭,又叫人抬了软轿,舒舒服服的把年淳雅送了回去。
年淳雅不禁感叹,怪不得皇子要争皇位,女人要往上爬,这待遇可比身为侧福晋的时候好太多了。
跪在殿外的恒亲王和九爷在年淳雅走后,就被召了进去。
也不知那兄弟三人达成了什么协议,恒亲王和九爷又折了多少利益人手,总之宜妃这事儿在四爷那儿彻底的翻篇了。
大行皇帝停灵二十七日期满,四爷于十二月二十日,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于太和殿,改元雍正。
值得一说的是,停灵期间,十四爷被召回京奔丧,对四爷夺得了皇位心有不甘,但木已成舟,十四爷大势已去,被四爷强势镇压。
四爷登基后,为表孝心,第一道旨意就是册德妃乌雅氏为皇太后,第二道旨意是册乌拉那拉氏为皇后,领六宫事宜。
乌拉那拉氏接了圣旨,还没高兴一刻钟,就有奴才匆忙过来,说太后拒接圣旨,拒了太后封号。
乌拉那拉氏眼前一黑,她就不明白了,好好的做她尊贵的皇太后不好吗,非要作妖干什么,要是把皇上的耐心给作没了,一点脸面都不给她,难不成她就高兴了?
可不管怎么说,不管乌拉那拉氏心里再如何厌烦,这事儿终究还是得她管。
连喝口茶都不曾,就匆匆带着人往永和宫去,去的路上还问:“皇上怎么说?”
荼白稳稳的扶着乌拉那拉氏:“皇上正忙着呢,想来还不知道。”
十三爷被囚禁多年,如今四爷一朝登基,不但下旨放十三爷出来,更是对十三爷委以重任,还册封为和硕怡亲王。
眼下两人正在养心殿叙旧,没让人打扰。
话虽如此,可圣旨被拒这样的大事,哪里能不通报皇上?
景仁宫离永和宫不远,乌拉那拉氏走的急,不到一刻钟就到了永和宫。
德妃木着一张脸:“皇后怎么过来了?”
乌拉那拉氏心头一梗,却还是要依着规矩给德妃见礼:“儿媳给皇额娘请安,愿皇额娘长寿无忧。”
行完礼,乌拉那拉氏也不指望德妃会叫她起身,自个儿扶着荼白的手站了起来,“儿媳过来,是向皇额娘禀报,慈宁宫已经收拾妥当,所以特来协助皇额娘迁宫的。”
她没上来就问德妃为何拒了太后封号,而是委婉的以迁宫为借口,给彼此留了两分脸面,不想闹得太难看。
慈宁宫是历来太后居所,倘若德妃同意迁宫,那就是接受了太后册封,大家自然相安无事。
可德妃显然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不必了,本宫在这永和宫住了几十年,里面充满了本宫与先帝的回忆,本宫不愿迁去慈宁宫。”
乌拉那拉氏笑的勉强:“皇额娘,儿媳知道您对住了多年的永和宫感情颇深,可永和宫到底隶属东西六宫,是皇上嫔妃住所,即便您再不舍,继续住下去也不合规矩……”
“不若这样吧,儿媳回头禀明皇上,日后这永和宫不再住进嫔妃,特意给皇额娘留着,里面陈设更不会去动,方便皇额娘日后时时前来缅怀,如何?”
任乌拉那拉氏说破了嘴皮子,德妃依旧岿然不动,说不迁宫就不迁宫,“皇后不必费心了,本宫还是习惯了这里,况且本宫身子不适,太医说了,需要静养为宜,迁去慈宁宫,多有不便……”
“既然迁去慈宁宫多有不便,那皇额娘便迁去宁寿宫,可好?”
德妃话未说完,就被一道低沉又充斥着怒意的声音打断。
众人一惊,忙跪地请安:“皇上万安。”
“臣妾见过皇上。”
乌拉那拉氏见着来人,心底松了口气,她受身份桎梏,有些话不好说出口,别提多憋屈了。
四爷抬了抬手,示意众人起身,冷冷的看向德妃,重复道:“皇额娘是想迁去慈宁宫,还是迁去宁寿宫?”
慈宁宫是太后住的地方,宁寿宫是太妃们住的地方。
德妃被四爷的态度气的浑身发抖,指着四爷道:“老四,你竟敢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