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芬不曾多说,只道:“明日请安,不可迟了。”
“我明白的,姑娘。”桃香应了,又劝道,“蒲草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呢,姑娘且先睡吧,别误了明天早起。”
秦芬一气儿喝完了那盏杏仁茶,正要起身去洗漱,见蒲草气喘吁吁地跑进屋来:“姑娘,碧玺姐姐说她得想想法子,哦,那荷包她收下了。”
既然碧玺肯应,那这事有七八成能办好,秦芬心下长长松口气:“走,洗漱睡觉!”
下头儿女们都是心无牵挂,上房里的烛火,却一直燃到了老晚。
秦览今日说要留下,杨氏却不曾推,只点点头:“正巧我从宫里听见一些事情,要说给老爷听呢。”
红菱熟练地替两位主子脱衣、倒水,好似个聋子一般,对于老爷留宿上房的事情,一点儿也没意外。
杨氏心下对这丫头满意,待洗漱毕,便道:“我和老爷有话说,今日不必在里屋守着了,外间有个人听着使唤就行。”
红菱轻轻柔柔应了一声,将洗脸水递给外头候着的小丫头,回身向妆台上取了篦子替杨氏通头发。
秦览自家擦了手,将那巾子随手递给红菱:“行了,你出去,我来替太太梳头。”
听了这一句,红菱忍不住抬头看一眼杨氏,却见主母也是一脸诧异地看着老爷,她来不及多想,深深埋头应了个“是”,轻手轻脚退了出去,将空间留给了两位主子。
杨氏再如何改了性子,也没想在最后那件事上立刻低头,这时听了丈夫的话,一时竟不知说什么。
她愣怔片刻,便转过身去对着镜子,只给丈夫留个背影,背后好似有只蚂蚁,爬得人痒痒。
第133章
秦览说要替杨氏通头发,杨氏还当是求欢的借口,谁知秦览举着个篦子,竟然真的一本正经替杨氏篦起头发来。
杨氏感受到丈夫在自己头上左耙右耙,笨手笨脚地好似耕田一般,全没暧昧的意思,心里那阵紧张不由得没了,向后伸手道:“罢了罢了,老爷别给我扯秃了,我自己来吧。”
秦览在镜子里对着杨氏嘿嘿一笑,自己回身往床上一躺:“夫人的头发还是乌油油的,我却生了许多白发。”
如今两口子虽也对坐着商议家事,却是许久不曾亲近过的,杨氏连秦览是否生皱纹了都懒得留心,更不必说头发。
这时听了秦览的话,杨氏不由得暗自心惊,丈夫还不满四十,怎么就生了白发。
再有纠葛,两人新婚时也曾浓情蜜意过,杨氏没法子无动于衷,搁下篦子,转身走到床边,轻轻推一推秦览:“起来,我给你看看。”
秦览往常总想着与杨氏亲昵一番的,今日不知怎么,心里却没那个意思,只是听杨氏的话坐起身来,将头凑近一些。
他还未凑到眼前,杨氏已瞧见了丈夫两鬓生得许多白发,不必细看,都能瞧出霜意,杨氏不由得眼眶发热,喃喃道:“你老了,我也老了。”
这两句,杨氏不曾说些“老爷妾身”的客气话,秦览听了反而比从前受用,他轻轻揽住杨氏的肩膀:“谁不老呢,不老的可不是妖精,咱们都老了。”
杨氏在宫中好似悬在蛛丝上过日子,连喘气都得分好几下细细地呼出,生怕气大吹到了昭贵妃,到家终于把心搁在了肚子里,这时用力呼一口气:“老就老,怕什么,若是怕老,那这世上的老人都不要活了?”
这话听着生机勃勃,不像个妇人,倒像未出阁的姑娘。
秦览好似又瞧见了当年头上簪着淡粉珠花的俏丽姑娘,不由得心里又酸又甜,喉咙都有些发堵。他在心里暗下决心,过些日子,得给妻子寻几颗上好的粉珍珠来做簪子。
杨氏不曾留心丈夫的神色,起身去吹了灯,只留一盏蜡烛亮着,用手护着烛火,慢慢端到了窗下的高几上。
秦览见妻子吹灯,自己便赶蚊子,伸手一摸,蒲扇还是像当年成亲时一样,搁在床尾的纱被下头。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他一手掀着蚊帐,一手拿蒲扇使劲在纱帐里摇着,口中道:“你快进来,等你进来了我再放帐子,省得蚊子赶不干净。”
这副场景,二人成婚时日日都过的,自打秦览扎进衙门里,便渐渐少了,如今隔得多年又再见,杨氏心里百感交集,快走了两步,一闪身上了床。
两人虽然今日还算情意相谐,然而到底不是急吼吼的年轻人,安静躺了片刻,还是说起正事。
杨氏进宫,自然不只是昭贵妃撒娇想娘家人那样简单,一则是昭贵妃不通外头消息,要杨氏进去给她说一说,再有,昭贵妃也有意关照关照娘家人。
“恒哥儿那孩子,听说在简州干得不错,知州对他多有褒奖,老爷如今可放心了。”
秦览手里的蒲扇轻轻摇着:“知州晓得他是昭贵妃的娘家侄子,哪有不说好话的。”
杨氏却不满地“哎”一声:“你怎么就不肯夸自己家孩子好?咱们恒哥儿去,是特地求了上头,不必带出他出身来历的,这孩子的功绩,全是自己踏实干出来的!”
秦恒争气,一家子都有面子,杨氏自然不会与他生分了。
秦览自己这几年,是实实在在受了许多姻亲的好处,他还当儿子此去也是受到华阳宫的好处,谁知这孩子竟如争气,他年轻时到底也有些治国的理想,这时连声赞了几个“好”字,除了嘿嘿傻笑,竟是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杨氏见丈夫受教,满意地横他一眼,又躺了回去:“还有一桩事,姜家那孩子,如今领着差事,说是编纂成武大帝通史,听说办得很不错。”
姜启文是自家的四女婿,他争气,秦览也高兴:“咱们贞娘的女婿,能差得了么?”他说着,忽地疑惑起来:“这本史书可算得上是先帝的生平纪要,怎么进士榜上那么多人不曾选,偏生选了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