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她也是这样和别人说的,只是大部分的人都不信,谁能信她这么个小铺子里头还挂着太子的亲笔呢?
要是顾明月自己瞧见隔壁铺子里挂这么个字帖她也不信这是太子亲笔。
这事儿说来也意外,当初太子府上在她这儿订了吃食,是当时太子府的管事满城搜罗新鲜吃食才寻到了她这铺子里,当时买回去的也是奶油蛋糕,管事觉得新鲜就给太子带回去了,太子又带进了宫里孝敬给了太后娘娘,勉强得了几句夸赞——原先太后是站成王的,可是成王没了,太后缓了几年,才终于对太子有了几分的好脸色。
太子一高兴,当时就写了副字来夸。
顾明月是懂做生意的,大张旗鼓地就挂上了,中京城的人对这事儿有所耳闻,但那些外来的人却还是不知道的,对顾明月的说法也是半信半疑。
顾明月这回抬出来太子也不过是堵这人的口,都做好了他不信的准备。
谁知道那人只抬头看了一眼便点头:“既然这样,那我也得遵循规矩。”
他瞧了瞧单子:“剩下的都给我吧!”
“这总没有限量买的规矩吧?”
顾明月这回摇头了。
她铺子里的东西不愁卖,有人打包买倒也省力气了。
她叫了伙计把剩下的菜都打包给了他。
剩下的东西都卖完了,今天也不需要再多做些什么,干脆把铺子里的东西都收拾收拾给伙计们放个假。
正收拾着,一队巡查从门外经过,那几个客人还没反应过来,顾明月便已经探出了脑袋:“青枫!”
石青枫笑着抬头:“你眼睛真尖。”
他一边和顾明月说话,一边用眼角余光打量着那行客人,话还没说完,便朝身后跟着的下属使了个眼色。
那下属立刻上前拦住了要走的一行人:“劳烦路引给我们看一眼。”
石青枫是行都尉,主要便是管着中京城进出的人群侦查,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城门口的城门吏便能过滤一部分了,他们负责的是进了中京城的那些有可疑形迹的人。
他们都穿着官服,要查人合情合理。
石青枫看过了那些人掏出来的路引才放人走,人一走,他便招呼自己的手下:“盯紧一些。”
顾明月疑惑。
等人走干净了,石青枫才小声和她解释:“陛下最近有动作,叫咱们都盯着进京的人呢。”
顾明月不在朝廷,不太懂:“是戎狄人又要进京么?”
石青枫摇头:“是为着江南盐政。”
他大致说了一番。
原来是之前宁怀诚去调查回来的东西,皇帝知道江南盐政不对,但又不敢大肆动手严办,便选了个相当迂回的法子,就是要调查主要人员,也就是那个私盐贩子,追究他的过错,其余人暂且不动。
而且他要追究那人的过错,也并非是要杀头或者别的什么严惩方法,而是想要“招安”,一来这法子求稳,不会挑动当前朝廷的体系,也不会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伤害和动荡,二来么,这些私盐贩子能低价供给那么多的盐,身后必定是有稳定的供盐渠道,如今朝廷的盐引都是从各处沿海收集的,量大,价却也贵,还不怎么稳定,沿海都有台风,很容易折损。
皇帝想把盐引渠道把握在自己手里。
顾明月一听,头一个反应:“那就不就是找了个替罪羊吗?这个私盐贩子没了,难道那些人不会再找下一个?”
要她说,这皇帝也忒会粉饰太平了,这样一味纵容下去,背后的那些人还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子,这种事情一旦皇帝的态度软化下来,那些人知道不会被严查,只怕要更加嚣张。
谁知石青枫苦笑:“何止是替罪羊?皇帝连这盐贩子都没打算严惩,用的是招安。”
他提起刚刚那行人:“那不就是江南来的?”
顾明月恍然:“我说呢,听口音不像中京的,难怪他们问些有的没的。”
才刚她叫伙计帮忙打包那些吃的,那些人闲着没事干,便找她问了一些问题,没有问她生意做得如何,反而问些盐价、调料成本,她也没当回事儿,中京城的盐价大家都有数,她是开铺子的,用的盐多,买得多了偶尔会便宜一些,但也便宜不到哪儿去,官盐么。
她便如实告诉了那几个人,还以为他们只是随口问问,原来是“打探敌情”来了?
石青枫便笑:“这哪算什么敌情?只是你往后警醒一些,这些人手里头有人还有武器,谁知道会闹出什么事儿来,你开个不过是个小铺子,能不得罪就别得罪人,保证自个儿的安全为先。”
顾明月点头应下:“那那个招安到底又是个什么说法?”
她只听说过土匪招安,原来在河源村的时候,离得挺远的一座山上有一窝土匪,那会儿的县太爷就是冒险去招安了。
石青枫说他也不是特别清楚:“我只听了几耳朵,这事儿也轮不到咱们做决定,底下议论的人都很少,有些人说是给那私盐贩子找了个官儿做,叫他以后还贩盐,只是价格得和朝廷的盐引一样,还得交盐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