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她是个男儿,未必还能碰见像姑娘这样的人,更不能学一身的手艺,更遑论开店了,如今的日子已经很好,她不愁吃喝,还能读书认字,已经很好很好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丹夫子摇了摇头,也不和她说什么男儿更容易建功立业的话了,只低头去喝茶。
才喝了两口,他就听见旁边那一桌的声音渐渐大起来,他也没刻意想听,奈何声音一直主动往他耳朵里钻。
原来蒋媒婆这回做的媒,男方那一家是才从边关北朔城回来的,女方则是中京城外头附属的村庄上头的人。
男方才从战场上回来,受了些伤,伤在了腿上,走路有些跛脚,也不知道将来什么时候还会打仗,他父母双亲怕战事再起,孩子又要奔赴边关,便急着要给他娶亲,最好能在再上战场之前生个一儿半女的延续血脉。
女方家里则是图钱,着急把大了的女孩儿给嫁出去换银钱,
这会儿的姑娘家要么是早早儿地出嫁换聘礼了,要么就是尽量留到近二十岁,能在家里多做活儿,留到不能再留了再嫁出去,这姑娘就是如此,留到了十九岁,外头的人都开始议论了,她爹娘才找了蒋媒婆。
两边声音有点大了,蒋媒婆在中间周旋,男方的意思想让这姑娘嫁进门,他们等得着急,女方则是想借此机会多要点聘礼。
听着听着,丹夫子忍不住就叹了口气。
等顾明月再过来的时候,他才又说:“你说得对。”
没头没脑的,但顾明月听懂了,她笑了笑。
丹夫子又说:“你这铺子明显要做读书人的生意,若是这样的客人多了,怎么都会影响一些的。”
有些人图清静,若是环境太吵了,难免会觉得不舒服,往后就不会再来了。
顾明月也知道,小声说:“才开了没多久,来者是客。”
人家花了钱提前订的位置,她总不能拒之门外,更何况她这几日也总结出规律了,这个点的客人不多。
上午的时候客人们也是有自己的事要做的,只有到了下午和晚上的客人要多一些。
她虽然不大喜欢蒋媒婆问东问西,却没道理将钱拒之门外。
再说了,她定的价格就已经将一部分人给排除在外来,各人有各人的性子,人家给了钱,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吧,她只管做生意就是了。
丹夫子说:“你倒是看得开。”
实际上他也是若有所思。
中京城的学院有不少,有名的也就那么几个,丹夫子在任的学院算是一个,奔着学院名头混日子的学生也不少,丹夫子时常觉得难受,那些人花了钱进了学院,却不认真听教导。
为人师者总会因为这样的情况而觉得无能为力。
如今顾明月这样的话反而让他念头有些通达,他尽量自己的本分,尽力去教导他们,他们能学到多少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他也不必因此伤怀。
……
想通了以后,丹夫子哈哈一笑,心情颇好,又点了一道杨梅煎茶。
蒋媒婆那边聊得不算顺利,眼见着两边要争吵起来,正急得满嘴起泡,想要将两边安抚好。
愈发喧嚣起来了。
正聊着呢,忽然,一直没吭声的年轻男人站了起来望向门口:“石都伯!”
蒋媒婆顺势往后头看了一眼。正巧见到一个少年人站在门口,身上还穿着甲胄,腰间挂着一把一看就锋利的窄刀。
紧跟着,她一大早追着问的小掌柜就迎了上去。
她还以为是客人,准备收回眼神,就听见顾明月问:“你怎么来啦?”
声音柔柔的,像是熟人。
那位石都伯说:“正好路过,我来看看你。”
回完顾明月的话,石青枫才看向站着的齐朗:“怎么了?”
齐朗只是打声招呼。
石青枫之前的礼不是白送的,也因着送到了上头的心坎上,他的任职下来的还挺快,如今已经成了都伯,所谓的都伯,也是百夫长的官面称呼,如今他手底下管着百来个人,比从前的白丁要好上很多,大小也算是个官了。
戎狄派人来和谈,军营无事可做,除了日常训练以外,他们这样的底层小兵就被安排着在城中轮值巡逻,防止有人趁机作乱,也有盯着戎狄的意思。
石青枫怕顾明月才开了铺子手忙脚乱,也怕她被人刁难,特意找人把他的巡逻范围换到了这一块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