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大论没有用,简洁凝练写出要点才是硬道理。
司马公的文章写得再好又有什么用,不对题就是不对题。
“可是,王公变法本来就不对啊。你之前不也是这么说的吗?”你现在是承认王公变法对了不成?
话音一落,众人看刚才说话的人眼神不对了。
翰林院里大多都是旧党一派。
……
宋太祖位面
赵匡胤终于如愿从后世的忠臣手中借到了书,而且收获颇丰,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都拿到了一整套书。
赵普等大臣早就在赵匡胤收书的时候心里就打起了小九九,赵匡胤需要书,他们也需要啊,他们也没及格呢。
这不,赵匡胤一回来,众臣纷纷恭贺,“恭喜官家,贺喜官家,下回的地理考试,官家定能高中。”
又一个大臣道:“下回是考语文,地理在语文后面,按照天幕现在十日一考,官家还有二十日可以研究这几本地理书,再请几个擅长此道的大家为官家上课,定能事半功倍。”
言下之意,先考语文,官家你又不用考语文,先把语文拿出来让我们看吧,官家你现在应该看的是地理。
可惜赵匡胤带回来的书里没有语文书,考语文的几位大臣顿时露出愁容。
看赵匡胤的眼神也带上了恨铁不成钢,语文总分比其他门高,怎么可以不要语文书呢,官家你糊涂啊。
赵匡胤没理会这些臣子的目光,他弄来这些书容易嘛,要不是他下手快,就要被赵光义的后代截走了。
也不看看大宋后期都是什么场面,那些人比他还需要这些书改命。
要不是大宋忠臣多,他还未必能拿到这些书。
能拿到三套书,他已经很满足了。
不过他也能理解赵普他们想要语文书的心思,于是赵匡胤暗示性地提了一句:“李煜呢?”
违命侯李煜,曾经的南唐国主,才华横溢,尤善诗词,上一次语文考试,他不仅在,而且差一点就及格了。
要是他的作文写得积极向上一些,没准就能及格了。
赵普:“!!”
其他大臣:“!!”
对哦,违命侯李煜,他的词可是能出现在考卷上作为考题的。
而且官家都提了,肯定是允许他们接近违命侯,众人眸光一亮,心里有了主意。
把大臣打发走后,赵匡胤迫不及待翻开了历史书。
并且和某些皇帝一样,直接翻八年级下册。
嗯?怎么是这个?
赵匡胤放下手里的八年级下册,拿起八年级上册,还不是。
七年级下册终于是了。
但……大宋的部分为什么这么少?居然就这么几页,总共就八课,还是和辽、金、夏、元一起的。
明明第一课还说他陈桥兵变建立大宋,是宋太祖,第二课就直接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三课就直接南宋了。
赵匡胤:“……”大宋不会连一百年都没有吧。
惴惴不安的赵匡胤继续往下看,发现单大宋的部分少得可怜,看完都不需要半个时辰。且还是他不怎么熟悉上面的字,用点读机的情况下。
连大宋是怎么亡国的都没交代清楚。
不过内容虽少,但着实可气。
短短半个时辰,赵匡胤拍坏了两张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