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张清楚的脸,一家家青楼搜查过去,把余唐府内大大小小的青楼,全都搜查了个遍。
搜查无果后,又将余唐府内有嫌疑的场所、全都一一查验过去。
诡异的是,竟然一无所获。
即使是被两个受害者指认过的两张脸,也都同样一无所获。
“发海捕文书吧。”狄昭昭果断道,“事先在城门、码头处把守好。暗中缩紧,不要把动静闹得太大。”
若凶手在余唐府,那自然是最好的,最糟糕的是人已经离开余唐府了。
不日。
余唐府各处布告栏上,又贴上了新的画像,在衙门口的布告栏前,甚至有一个新的泥人像。
余唐府有些日子没这么热闹过了。
上一次这么热闹,惹得全府城百姓,兴致勃勃地围观议论,还是在那采花大盗公然说自己尝了数百个良家女的滋味,嚣张放言官府捉不到他。
采花大盗案,也算是口口相传、妇孺皆知的大案了,随便在路上捉个人来,都能胡侃几句,说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传言。
每处布告栏前都乱糟糟的,不断有人围上来,不断有人离开,好像有人浪在涌动。
黑压压的人浪中,全都是讨论的声音,或兴奋、或惊奇、或质疑、或看热闹。
“那个采花大盗?”
“又画了一张新相?我看看!”
“这跟上次那张,长得可不大一样,要是那家伙再出来回应一下,那就好玩了。”
还有小贩来凑热闹,趁着这股人流赚钱,吆喝声不绝于耳。
海捕文书上不仅有画像,还有其身高、体型、擅长的、行凶手段、甚至连口音都有。
围观者众,喧嚣不已。
在交头接耳的议论声中,有零星的声音,从不同的方位响起:
“我怎么觉得这人好像有点眼熟。”
“好像在哪儿见过这人。”
“赵兄,你可有印象?”
隐藏在人群里的狄昭昭一行人,错愕地对视。
遍搜余唐府青楼和可疑之处都找不到的人,竟然有这么多人感觉眼熟?
且道道声响,皆为男声!
第134章行走的青楼
有了消息后,就好像从千丝万缕中揪出了一根线头。
无论藏得多深,只需要拽着这根线头,扯一扯,拽一拽,就能把藏在迷雾里的东西给揪出来。
只是多少要费些人力,一点点去排查寻找这些人的相似点,这需要大量的功夫,即使所有衙役都撒出去,也显得有些少。
但实际上,这样逐个排查,一点点走访,看似劳累辛苦,却是余唐府现在主力衙役们最擅长、也最喜欢的事。
不用费什么脑筋,也没有太多难点,而且在有“看文书觉得眼熟”的前提下,只要肯付出,是绝对有收获的。
这种往前走就有希望,又在能力范围内,源源不断有成就感反馈过来的活,其实才是大多数人最喜欢的。
狄昭昭看着逐日反馈回来的消息,慢慢察觉到这一点。
乌亮的眼眸里,浮现出思考的神色。
没有太久,狄昭昭就被请来府衙。
他看见明捕头精神振奋的模样,迎面就问:“找到人了?”
“基本锁定了,刚想着等你来了一起说。狄世子可要先去见见知府大人?还是直接同我去后衙?”明捕头问。
这阵子,狄昭昭每次来府衙,都要先去见一趟知府,旁人还以为他敬重长辈,不过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帮师父突击看看知府的情况,看其有没有异动。
而就在昨日午时,萧徽就同他说,日后不必再行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