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赵同志,那你们建厂的话,还要小工吗?”
“对,要泥瓦匠和匠人吗?”
再过三个月就要过年了,现在村子又没有什么事情了。所以这个车上很多的人,其实是早晨去外面站大脚了。
所谓的站大脚,是陇城这两年新出来的词汇。
就是村子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外面找工作了。
但他们之前天天在村子干农活,现在去城里找工作,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工作,也没有什么有效的途径找工作。
最后就变成了站在城市的马路边,天桥下,拿着牌子和工具,等待有人过来找他们。
因为他们中很多人找工作的方式就是背着包包,拿着工具,在那边站着等待雇主上门。所以大家就戏称他们是出去站大脚的,慢慢别人问他们去干嘛,他们也直接告诉别人说去站大脚了。
反正站大脚,是陇城新出现的词汇。
很多农村人,也是这两年,才开始慢慢去城市里站大脚的。
他们早晨基本五六点,就已经站在哪里等活了。
如果有人需要工人,去那边基本在八点之前就已经领着他们去开工干活了。
等到后面可能九点十点时,也会来那种能让他们干半天活的。
但很多的人,基本是等了半天了,如果在一点前还没有人找他们。今天一整天,基本就属于白来了没有工作了。
现在车上的好几个人,就是刚才讨论物价和猪肉价格的那几个。他们就是出去站大脚,最后今天没有找到工作的。
因为没有找到工作,白白浪费了几毛的车费,大家心里其实都不高兴呢。
此刻在意外听到赵麟和范同学的聊天后,就有人敏锐的察觉出商机,便连忙转身热情打听起来。
赵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因为在农村在待久了,他其实也能明白大家有多不容易。
同样他也明白,在别人眼里的懒人们,在外面找工作时,有多努力。
他跟沈春花之前坐班车和火车出去时,大家几乎聊着聊着就会聊到工作,就会问他们那里还缺不缺人。
这几天他天天从城里跑到陶宁村和陈家堡时,几次他都在公交车上看到。那些早晨在天桥下等工作的人,跟着一些小面包车和小电动车奔跑找工作的场景。
所以此刻,在面对那些问话的人时,他也没有任何其他表情。就对着他们正常的点了头:“到时可能会需要人,但现在还不确定。我想问一下,你们一天能干多久?你们小工一天是多少钱?匠人和水泥匠又是怎么收费的?”
“我们小工一天给我们一块就可以了,如果管午饭,给八毛也行。匠人一般都贵一点,木匠是两块五一天,水泥匠也是这个价格。但我们的工资,都是需要当天就给我们的。我们可以上工早一点,但晚上的时候夏天最好不要超过七点,太晚了我们也回不了家。”
赵麟的相貌很周正,他的态度也特别平易近人。没有那种大部分老板工头招人时,隐晦的打量和高高在上。
所以几个工人全部都把座位换到后面,全部都坐在他附近七嘴八舌的跟他攀谈了一下。
从尚宁村到沈家村其实距离很短的,走路二十分钟,一般班车其实七八分钟就到了。
只是这辆车子为了等人,就在丁字路口的尚宁村等待了差不多十五分钟,大家才聊了这么久的。
但就这点时间,赵麟就掌握了他想掌握的一切。
他也拿出纸笔,留下了现场好几个人的电话和名字。说好以后真的有需要,就给大家打电话。
这几人给赵麟留的电话,其实都是村子大队或者小卖铺的电话。但即便如此,赵麟也认认真真的一个一个都记下了。并且说了,如果需要人一定会联系他们的话。
到了范同学这边,因为对方是沈春花的老同学,本身家就在沈家村附近。所以赵麟在下车时,只是再次叮嘱对方,如果真的想过来上班。到时直接过去就可以,基本过去了,到第二天的时候他就能上班了。
“好的,好的,知道了,谢谢啊!”
感觉赵麟这人,比三年前第一次见面时性格要开朗的多。
等他下车后,还需要两站才到的范同学,立马跟身边人说道:“这人记忆力真好,我跟他只是三年前见过一次,他就记住我的名字和长相了。”
“不光记忆力好,人看着也挺好的。”
“对,他也不说大话。一般人碰到我们这样的,大部分都是立马点头,都把话说的特别大,说什么过两天一定联系我们,结果过了两个月也不见得联系我们。但人家说的是回去看情况,如果缺人再联系我们。他这样一看就是说话谨慎,不轻易答应别人,但也不乱说话的人。”
“对啊,这人不愧是大学生,听说她老婆也是大学生的呢!”
车上的很多人,都在后面议论着。
在班车里的那些人,一起谈论赵麟,一起谈论沈家村村口的那个春花服装厂时。
赵麟终于在时隔半个月后,再次走进了春花服装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