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日子过得太舒心,隔壁临近衙门的官员终于看不下去了,向皇帝提出了另一项重大的事宜“重修法典”。修法的事情本该早日搬上日程,但在太子姬赤华主持修书完成大周礼后,接二连三的麻烦延后了这桩更大的麻烦事。而今人人都盯着户部即将出炉的税改,纷争无数,皇帝也终于打算分出部分官员来重修法典。
真正让刑部繁忙起来的,正是皇帝下达的重修法典的诏书。姬无拂原先看太子姬赤华主持修礼时,整日就是在礼部衙门里坐镇,听听官员们辩论,以为这也是一桩清闲差事,等真落到自己手里,才明白其中的艰难。
当胥吏写成,与前头查阅过的卷宗一起送到孟予那边。
隔空挨了秦王一顿骂的大理寺正在临近下衙的时间打了好大一个喷嚏,他还没想通是该先去喝一碗热汤还是添一件衣,大理寺少卿就从外面进来,递给他厚厚一沓法典:“年轻人啊,还是得多读书,你呀最近做事太粗糙,多学多看呐。”
大理寺正懵懵地接过书,一句句应着,等大理寺少卿离开,才摸着后脑勺为突然增加的工作感到莫名其妙,“我是……哪里做错了?”
时间兜兜转到十八年的秋日,姬无拂亲手挖开泥土,刨出
当初吴王姬若木交给皇帝的名单,姬无拂只隐约知晓几个人名,后来在外奔忙,渐渐就把这事给忘了,没想到兜兜转转这几个名又被她在刑部的死刑名单上看见了。
即便姬无拂知道自己和纸上被批复的宗亲不是同路人,目光触及姬姓名字,依然微微发愣。
这世道相当地不公平,生下来的那一刻不平等、吃穿用住皆不幸运,兜兜转转只有一样是人人都要面临的,就是死亡。亲王、官员、乃至皇帝都和黎民百姓一样,都是会死在铡刀下、死在绞刑架、甚至某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或早或晚,活着的人是无可预料死后的世界的,人只能珍惜短暂活着的光阴。
名单的最后还有一列,是广州司马,凡是官职爵位高于五品的罪人,会有卫士相随护卫至刑场。大理寺正在刑场充任监斩官,御史和金吾卫将军一旁见证,而刑部之人实际上是不用到场的。虽然姬无拂确实有心去旁观,但这是她尚未说出口的打算,不该轻易为人所知才对。
姬无拂抚摸纸张上的字迹,笑问胥吏:“是谁来叫我去的?”
胥吏紧张地握紧袖口擦擦额边汗,回答:“这是徽猷殿的宫人传来的意思,说是人当见生、当见死。诸王都是去旁观过的,不过终归是随秦王心意,无须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