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小说网

第三小说网>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 90100(第2页)

90100(第2页)

也不知李斯是怎么想的,似乎是为了传承,也似乎是为了其他目的,因为他将韩非留给他的工作转交给张良,可此时的张良也不过十多岁。

其实李斯这么做,也是有他的考量在内。

张良能留在咸阳学宫学习是因为韩非的面子,而张良能领到生活用品和学习物资则是因为吕不韦心有所求,但这些终究不过权宜之计,早晚张良得自己学会养活自己。以前张良如果有事他还能方便照顾一下,如今他要离开咸阳学宫,单独将张良留在这里,哪怕有荀子老师看顾他也放心不下,毕竟老师年岁也大了弟子还那么多,总会有照看不周的时候。

更何况张良已经是个半大少年,不再是以前孩童的样子。在张良这个年纪的时,李斯就已经学着赚钱补贴家用,总不能让同龄的张良还是一副不知人间烟火的样子,这对未来要出仕的张良有害无利。

因此李斯便想着给张良在咸阳学宫内找个工作,让他学习自力更生的同时也累积些工作经验,为将来出仕做准备。如今李斯要进入咸阳为官,而他手上的这个工作正好就可以交给张良来做,这样既不会辜负韩非所托,也为张良的未来做了铺垫。

不得不说李斯当真是为了张良用心良苦了。

就在李斯被封为郎官不久,他便找上张良,并将自己心中所想的建议跟张良提了,同时也表示如果张良不愿的话,他也不会强求,想怎么做只看张良自己。

因为张良在被韩非教育正视自己的阶级身份后,也想着体验一下寒门学子的心态,所以在知晓李斯的安排后,自然连忙答应,并为李斯会如此为自己着想而感动。

然后李斯在通知吕不韦后,便与张良做了工作交接,让张良成为咸阳学宫正式的工作人员,而不是看韩非面子上寄人篱下的孩童。

与此同时,远在魏地的韩非也在忙与其他的事,完全不知道自家后辈与师兄的工作变更。

而韩非正在思考的事,就是魏国为何会如此快速的被灭,简直超出他的预计。

第92章战后复盘

韩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在患有口疾被众人嘲笑的情况下,还努力表现自己的才华,虽然依旧没有受到重视,但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早就自闭到自暴自弃了。可也从此当中,可以看出韩非性格的坚韧和学习能力的优秀。

而在回忆秦魏战争时,韩非便学着用自己新理解的想法,去复盘魏国被灭的过程。

然后当真让他发现了某个重要的点,也是他在成为颍川郡郡守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点。

在这个时代,黔首一直被众人……确切地说是王室勋贵无视,认为他们对世间唯一的作用就是能多种粮食,为高人一等的贵人手中的财富添砖加瓦,至于其他的方面则完全没有作用。甚至于许多贵族甚至是君王都从来没有把黔首当做与自己一样的人来看,觉得他们就如韭菜一般可以一茬接一茬的随时割掉,根本不需要特地去注意。

而恰恰就是这群可以被一茬一茬收割的韭菜,却在秦魏之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是在秦国在与魏国征战之时,一连占领多个城池准备整军退兵的时候,旧魏之地来了很多前来投奔秦军的魏国黔首。虽然这些魏国黔首会跑来投奔秦军确实有韩非的一份功劳,但是就算是韩非自己也没想到他们这些人真的会将投奔一事付之行动,而不是只是在嘴上说说,心里想想。

被这群人震惊到的韩非:“……”

这得是被魏国压迫成什么样了,才会行动这么快,都不带思考一下的!

此外韩非还注意到了另一个现象,那就是许多魏国黔首对于投奔敌国并没有太大的抵触,甚至说已经习惯随波逐流,谁给他们好处,他们就愿意跟随谁,而这个谁不止包括魏王也包括秦王,甚至说是其他国家的君王。虽然听起来很不近人情,甚至觉得这些黔首不知感恩,但是你也不能强求大字不识一个的黔首会懂那些知耻知羞或者君子不事二主的大道理吧!

为此就算是韩非也不好多加指责,又不是公卿贵族,他们一群黔首能知道些什么!?

最后就是一气之下为了死去的好友背叛魏国的小吏,虽然他的身份在魏王下令驱逐后就成为了魏国弃民,但就算如此也不能改变他曾经是魏国官吏的事实,而也正是这样一位让人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正眼注意的小吏,却成为葬送整个魏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与黔首不同,这个小吏却也是读过书的人,更是知晓大道理的人,可饶是这样他还是选择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只为了替死去的好友复仇。在这里韩非不能说替好友复仇的高做得不对,因为就连秦王嬴政不也是为了他出兵魏国复仇吗!(嬴政:你想多了,并不是!)

可是高的行为在韩非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不可取,因一己私仇葬送一个国家,如今秦国是得益国他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如果之后得益的是其他国家呢,那高的做法就显得有些过于利私主义。

复盘魏国灭亡的过程,韩非思考了许久,总结了好几个原因,但是在他又回顾这些原因后,突然发现这些原因中心都围绕着一个他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群体,那就是——黔首。

如果不是旧魏之地的黔首前来投军,秦军也不会将仗继续打下去;如果不是秦军将仗继续打下去,魏王也不会一怒之下驱逐包括高在内的旧魏之人;如果不是魏王驱逐了包括高在内的旧魏之人,他们也不会与魏人冲突还导致死了人;如果不是死了人还是高的挚友,高也不会一气之下前往秦军之地,并为秦军打开大梁的城门,导致魏王室被俘,魏国灭亡。

虽然上面的这些因果点巧合点很多,但是仔细一看,黔首在里面的地位却极为重要。而其中会导致黔首倒戈的真正原因,就是魏国的国策和秦国的律法行事的方式不同,导致一开始旧魏黔首投靠秦军。这不禁让韩非想到了《韩律》和《秦律》的区别,以及那些与他交接回到旧韩之地颍川郡并打算运用《秦律》治理家乡的寒门后辈们。

过去包括韩国在内的其他六国总是指着秦国的军功制过于血腥残酷,哪怕军功制使得秦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强,他们也不屑使用,而是置之不理。过去还是韩国公子的韩非自然也是如此作想,虽然他也是法家之人,但因为心中的偏见所以对秦国的军功制特别抵触。可是就是因为这个军功制,因为这个血腥残酷的制度,却成为了魏国黔首倒戈的原因,让他们背叛了自己的国家选择投入秦军,只为了功成之后的田地和钱财。

这使得过去眼光一直放在高处的韩非不得不重视起黔首,并写了一封密信加急送回咸阳,送到他的挚友嬴政手中,让他也注意这个平日默默无闻,却在关键时刻极为重要的群体。

而这也是他韩非,送给挚友秦王嬴政灭了魏国后的感谢!

*

韩非的密信送回的速度也不算慢,在快马紧赶慢赶的加速下,不到半月远在咸阳的秦王嬴政就收到了韩非送来的奏折和密信。

奏折可以说是日常上报给嬴政的东西,但是这密信却是自从韩非随军出征后的第一封,简直可以说是意义非凡啊!

“韩卿这是对法家的思想又有什么新见解了吗!?竟然会如此迫不及待的给寡人送来,还是用这个何种形式!”如此想着的嬴政不禁也跟着迫切起来,因此他没有打开奏折翻看,而是先阅读起韩非送来的密信。

而也正是这封密信,让堂堂秦王嬴政陷入了沉思。

这时的李斯作为嬴政身边的近臣,正是努力表现自己的时候,见到嬴政在读完师弟的信后便沉默不语,不禁有些好奇韩非到底都在信里写了什么。倒不是他嫉妒韩非受到王上重视,而是他有些担心他家那个傻白甜的师弟会不会在密信里写些不走心的话得罪王上,让王上不知如何罚他才能发泄自己的郁气。

主要是自己的这个韩师弟的脾气相当感人,经常做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比如给老师送礼,又比如当初推荐自己接他的工作,虽然都是出于好心和重视,但真的很气人,且让人无可奈何无法发火。

殊不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如今的韩非早已经今非昔比,经过在颍川郡两年的历练,李斯的担忧其实并不会发生,但奈何以上这些李斯并不知情,而是依旧用两年前的眼光看待韩非。

想到一会儿王上可能会因为密信发火,这边的李斯就忍不住叹息一声,思考自己到时候又该如何给韩师弟求情,毕竟谁让他和韩非是分离共命体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